4月28日,山东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赴京与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开展交流座谈,并举行“四有导师学院”在线研修项目签约仪式,控制学院党委书记吴晓晴、常务副院长王光臣,学会副秘书长沈岩、高级项目主管岳华出席签约仪式。
王光臣从学院沿革、学科方向、专业设置、师资队伍、科研成果、成绩亮点等方面介绍了控制学院的整体情况。王光臣表示,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重在导师,难在导师。目前学院导师队伍中国家级人才占比已达三分之一,这是重视导师队伍建设取得的成果,同时对导师培育提出了更高要求。通过“四有导师学院”在线研修项目,学院导师培训将实现由经验总结式培训向科学指导式培训转变,“集体集中学”向“集体学+个性补”转变,将为学院导师队伍正规化建设、科学化发展提供强大助力。通过该项目,学院期待今后与学会开展更为广泛、深入的合作与交流。
沈岩对山东大学控制学院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指出,研究生教育是人才、科技、教育的重要结合点,是教育强国的龙头。学会的重要职责是“思培养单位所虑,解培养单位之难”。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育人先育师。导师队伍建设的核心是人,培训体系构建的核心是成长。“四有导师学院”项目旨在助力高校导师培育,促进导师成长,将专业指导与思政教育相结合,提升育人能力。他表示,近年来控制学院在研究生教育和导师队伍建设方面取得了突破性发展,有许多先进做法值得学会总结宣传,期待通过此次活动,搭建双方交流合作平台,共同为研究生教育贡献力量。
吴晓晴进一步强调了导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她表示,强生必先强师,作为学生成长的引领者和灯塔,导师队伍的能力素质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成效。希望通过“四有导师学院”项目,促进学院导师秉承“教育家”精神,将“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不断提升专业指导能力和思政引导能力,真正实现师生共同成长、一体共荣。
2016年以来,控制学院始终将导师队伍建设作为学院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引育并举、团队管理、规则立行、多元评价”举措,完善“培养、发展、指导、监督”师资培育机制,构建分层培训体系,组织开展多类型、多年龄段导师师德师风建设,促进导师能力素质提升。严把导师资格准入关口,明确监督考核机制,坚守“底线思维”,杜绝学术不端和师德失范问题发生。成功培育长江学者5人、国家杰青3人,国家“四青”人才23人,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1人,国家卓越青年研究生导师1人,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人才数量实现七年翻三番,队伍规模和增速位居全校前列。
下一步,控制学院将依托“四有导师学院”项目,围绕“教育家”精神培塑、学术指导能力与思政引导能力互促提升、研究生心理问题实时诊断处理、青年导师身份角色快速适应转换等问题,通过案例沙龙等形式,优化导师培训,提升育人能力,厚植家国情怀,锲而不舍,久久为功,构建大团队,申请大项目,建设大平台,突破大成果,不断夯实学院高层次导师人才储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