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纵深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育人体系,精准锻造学生综合素养、实践能力与社会责任感,2025年10月24日至25日,山东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统筹开展社会实践经验分享会、志愿服务宣讲会、团支部建设分享会三类主题活动。系列活动以“实践赋能、志愿铸魂、组织聚力”为核心逻辑,形成环环相扣的育人闭环,为控院学子成长成才搭建高质量发展平台,彰显学院“立德树人”的初心坚守与创新实践。
实践践知,薪火相传。作为系列活动的开篇之举,以“实践归来话成长”为主题的社会实践经验分享会,旨在深化学生对实践育人价值的认知,点燃服务社会的青春热情。学院精心遴选四位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优秀学生代表,构建起“支教实践+行业调研+组织管理”的立体化分享矩阵:2023级自科班钟浩然以“助力黔行支教”为脉络,深情讲述跨越山海奔赴黔地的支教故事,生动还原克服方言壁垒、交通阻隔等难题的教学历程,其将非遗文化融入课堂的创新实践,尽显青年学子的公益担当与文化自觉;2024级智医班郑怡冉聚焦“豫你同行支教队”实践成果,从特色课程研发、师生情感联结到宣传矩阵搭建等维度,系统呈现支教活动的育人成效与社会影响;2024级自动化专业王兴立以“智控无限实践队”行业调研为样本,细致拆解从课题立项、企业对接至报告撰写的全流程,鲜活诠释“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知行合一”理念;2024级智医班滕婷玥则从组织统筹视角切入,解析实践项目的顶层设计与落地执行要点,深刻阐释社会实践在推动教育均衡发展中的青年力量。分享环节后,学院社会实践管理中心部长王梦淑系统解读实践章程、组织规范及评分细则,为学生开展实践活动提供清晰指引,筑牢实践育人的制度保障。


志愿于心,服务于行。紧随实践分享之后,志愿服务宣讲会以“志愿于心,服务于行——规范化建设赋能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聚焦志愿服务提质增效,明晰管理标准,厚植志愿精神。学院青年志愿者服务中心部长阿丽米热从志愿精神的时代内涵切入,深刻阐释志愿服务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重要作用,明确学院青志服、公益社团、团支部及个人参与的志愿服务需经院团委审核认定的合规要求;针对时长管理核心问题,详细解读“小时制”核算标准、“基本时长达标+进步奖励激励”的双重机制,清晰划定时长上限与申请规范;全流程拆解活动申报、现场实施、材料提报、审核录入等关键环节,特别强调现场照片时间水印留存等佐证要求,严肃申明材料造假、时长虚报等违规行为的处理规范,引导学生树立规范志愿、诚信服务的理念,让志愿精神在制度化保障中落地生根。

凝心聚力,领航成长。系列活动收官之站“领航计划:基层团支部建设经验分享会”,以强化基层团组织战斗力为核心,为青年成长筑牢组织保障。2023级智能医学工程班团支书王梦璐以制度赋能提效能为核心,从支部制度构建、工作流程规范、数字化工具运用等方面分享实践经验,着重强调工作留痕、流程闭环对提升支部运转效率的关键作用;2023级卓越工程师班团支书曾现林聚焦价值引领聚合力,结合支部建设实例,讲解如何通过主题团日创新、集体活动策划营造团结奋进氛围,如何以规范推优流程强化党员发展源头培养,为打造有战斗力、有温度、有情怀的青春集体提供实操方案,为在场团干部明晰工作思路、提升履职能力提供有力借鉴。


一直以来,控制学院高度重视学生全面发展,始终将实践育人、素养培育、组织建设融入人才培养核心环节。此次系列活动的集中开展,是学院优化育人体系、创新育人形式的重要实践,既为学生搭建了交流学习、实践成长的优质平台,也清晰传递了规范有序、求真务实的育人导向。学院以生为本、立德树人,将专业特色与社会需求、个人成长紧密结合,通过健全制度保障、强化实践引导、深耕素养培育,为培养兼具家国情怀、专业素养与社会责任感的新时代青年筑牢根基,充分彰显了学院深耕育人事业、助力学生成长成才的责任担当与扎实成效。
一直以来,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始终将实践育人、素养培育、组织建设融入人才培养核心环节,此次系列活动的集中开展,并非活动的简单叠加,而是学院优化育人体系的系统性设计,实践活动为志愿服务提供方向指引,志愿服务为实践落地注入精神内核,基层组织为两者开展提供坚实保障,三者相互支撑、有机融合,构建起具有丰富内涵的多维育人格局,学院将控制学科专业特色与社会需求、个人成长深度融合,通过健全制度保障、强化实践引导、深耕素养培育,持续为培养兼具家国情怀、专业素养与社会责任感的新时代控制领域人才筑牢根基。此次系列活动的扎实推进,既是学院育人理念的生动实践,更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责任担当的鲜活彰显,为高校工科专业深化育人改革提供了有益探索。